
現代產品工程需要生產高度準確的數字模擬,讓工程師可以創建原型並了解材料的真實性能。目前,像IBM和達索這樣的公司的傳統軟件平臺通常會被部署,但現在新創公司也加入了這一領域,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。
Trace.Space便是其中之一,源自拉脱维亚的里加。這款人工智能驅動平臺旨在協助工程師開發工業產品。
隨著西方製造業目前面臨與其亞洲對手激烈競爭的巨大壓力,開發這些平臺以加速產品開發的競爭已經開始。事實上,我們最近見證了Luminary和Dessia Technologies等公司的出現,它們也擁有通過人工智能自動化工程流程的平臺。
Trace.Space專為開發電動和自駕車、衛星、機器人、半導體和醫療設備周圍的流程設計。傳統解決方案通常基於“本地”,而Trace.Space使用現代的雲計算方法。它還可以讓製造商和供應商共同協作共享產品需求,從而降低反應時間。
Trace.Space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anis Vavere告訴TechCrunch:“世界上每一家在汽車、醫療、航空航天等領域製造複雜受監管的產品的公司,都面臨這樣的問題,即這些產品變得越來越複雜,特別是在設計方面。傳統工具和流程難以應對。IBM的這些工具是在80年代末設計的。它是一個桌面客戶端,需要安裝在每台電腦上。”
在為Jama Software工作之後,一個更現代的設計平臺,他意識到需要一種基於雲的、人工智能驅動的方法:“現在正是將現代軟件架構和用戶界面與人工智能相結合,並應用於這些行業的合適時刻。公司現在正在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。”
他補充說,Trace.Space不僅僅是一個“AI包裝器”:“我們使用像Llama之類的AI模型,還有一些確定性AI庫,以及OpenAI的LLM的一些方面。”
除了Jama Software,Vavere之前還擔任過銷售主管,他在翻譯管理軟件公司Lokalise擔任銷售主管兩年。而聯合創始人Mikus Krams之前在Lokalise和軟件開發初創公司Chili Piper擔任運營職位。第三位聯合創始人Karlis Broders以前曾在大型項目中實施過Jama和Polarion。
Trace.Space目前已籌集到4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。Cherry Ventures領投這輪融資,拉脱维亚的Outlast Fund和先前的投資者Nebular、Fiedler和Change Ventures也參與其中。